企业等级: | 普通会员 |
经营模式: | 商业服务 |
所在地区: | 湖北 武汉 武汉市 |
联系卖家: | 张经理 先生 |
手机号码: | 18971197966 |
公司官网: | whxhbz.tz1288.com |
公司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凤凰山中山路280附2号 |
简述殡葬档案的相关知识
今天殡葬服务公司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殡葬档案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殡葬档案是指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在提供遗1体火化、遗1体安葬、骨灰安放(葬)等殡葬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殡葬档案的类别分为遗1体火化、遗1体安葬和骨灰安放(葬)三类。仅就遗1体火化的殡葬档案来讲,包括遗1体火化声明,殡仪服务合同,遗1体火化处理表,遗1体火化派工单,骨灰领取证明,遗1体存放相关声明、协议、细则及派工单,遗1体养护派工单及细则,遗1体告别派工单等。殡葬档案是逝者在人生历程中后的信息记载,在社会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殡葬档案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查询利用功能,另外很多单位和金融机构都会依据殡葬档案的信息确定逝者身份,通过对殡葬档案的整理,可以汇集不同方面的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民政1部门通过殡葬信息化数据管理可以有效社会救助资金的虚报冒领;殡葬监管执1法机构通过对同时间段数量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当地殡葬改革的管理程度;卫1生部门通过对原因、年龄段的对比就可以为快速、有效、针对性强的加强救助。
揭秘:中国丧1葬方式
中国的丧1葬方式大多和历史,环境等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的丧1葬方式。
1、土葬 。
土葬在我国来说,它的产生可以说是历史早的,流传为古老的、覆盖的地域广泛的、涉及民族多的、也是我们为普遍的一种丧1葬方式。
2、火葬。
产生时间约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流行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但是在汉族,火葬被我们认为异端,火葬焚尸被认为是有悖孝道伦1理的恶俗。宋辽金元时期推崇。
3、海葬。
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这种方式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利于移风易俗,利于社会1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风葬 。
又称“露”。是一种风化的丧1葬方式。它包括树葬、崖葬、洞葬等。在东亚各国,泰国等东南亚各国的很早时期,都有这种习俗存在。国内的话,中国东北和西南部流行过。一般将死者遗1体裸1露于树木或旷野之中,或置于岩石下、山崖间、洞窟或树洞内;有的将尸1体放入棺柩,再搁置在用茅草和木板制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
5、
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1葬方式,人死后把尸1体拿到指1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6、塔葬。
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为、1高待遇与1高规格的一种葬式,其又称灵塔葬。当高僧/活佛圆1寂后,把遗1体内脏经口或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活佛和僧侣处理遗1体的一种方法,只有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
7、树葬。
古代树葬在中国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颇为常见。而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就是人们以认1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现代树葬1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
丧1葬顺序必知、切记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1葬形式。由于人们对的崇拜,汉口殡仪馆,对死人的崇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尊敬,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先人”的传统习俗。今天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1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1竹,丧家亦燃放爆1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1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 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管每一地区都有许多的习俗,但在种种迥异的形式外壳下,却蕴含着共同的内涵,即通过丧1葬礼仪的举行,寄托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表达希望死者的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诚心意。尽管生者对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 ,但在民间观念中 ,死与生一样,是一种应时必至的现象,它对于死者来说,未必不是一种颇为有益的解脱。所以民间一贯把婚事和丧礼并称为“红白喜事”